敦煌乐舞
敦煌在古代融合了东西方歌舞艺术,创造了独树一帜的敦煌民间乐曲。敦煌遗书中抄于五代后唐长兴四年(公元933年)的2尺谱抄本,三谱完整的记录了唐五代敦煌乐谱。但因谱字难识,素称“天书”。1992年,经甘肃省著名敦煌学学者席臻贯先生多年探索研究,终于破译了这部难懂的“天书”,将著名的“唐乐”原原本本的复活。有关人士还将《敦煌古乐》制成三盘录音带发行。
敦煌在古代融合了东西歌舞艺术,创造了独树一帜的敦煌乐舞。敦煌飞天歌舞团经过挖掘、整理,编排了部分节目,主要有《华戎之女》、《腰刀舞》、小舞剧《相会在敦煌》等。整台节目从音乐、服饰、道具到内容都蕴含着浓厚的敦煌文化气息,观赏后犹如身临敦煌的盛唐时期。
新疆歌舞
新疆自古就称歌舞之乡,维吾尔族的音乐歌舞也早扬名中外。维吾尔族的民间音乐继承了古代西域的龟兹乐、高昌乐、伊州乐、疏勒乐和于阗乐的艺术传统,保留着浓厚的民族特色和地域特色。长期的历史发展中,新疆各地的维吾尔民间音乐都融注了本地生活的乳汁,形成了风格迥异的南疆、东疆、刀郎色彩区。
在维吾尔族音乐史上,驰名中外的维吾尔族传统大型套曲《十二木卡姆》占有重要地位,它是一部维吾尔族音乐舞蹈完美结合的艺术瑰宝。它包括了古典叙诵歌曲、民间叙事诗歌、舞蹈乐曲和即兴乐曲等三百四十多首,流传于南北疆各地。木卡姆因地区不同而分为、“刀郎木卡姆”、“哈密木卡姆”、“伊犁木卡姆”等。其中以
“喀什木卡姆”的规模最宏大,形式曲调最为完整。
远在隋唐时期,龟兹等地就盛行五弦琵琶、曲项琵琶等乐器,并伴随西域音乐而传入中原。现在的维吾尔民间乐器就是在继承古代西域各地乐器的基础上,并接受中外乐器的影响而发展起来的。
维吾尔族的乐器制作精细,按其结构和演奏方式,有吹奏、拉弦、弹拨、打击乐器等数十种。吹奏乐器中有笛子、唢呐、喀纳依(长喇叭)、拉曼等,都是使用范围较广,有悠久历史的乐器。
仿唐乐舞
久负盛名的“仿唐乐舞”被誉为中国第一台仿古乐舞。自1982年9月推出以来,至今已是陕西省旅游业的特色旅游产品,曾出访过世界上的40多个国家,接待过数以百计的国家首脑和政府要员,为我省旅游业做出卓著贡献。从1987年起,陕歌与唐乐宫合作,在唐乐宫推出“仿唐乐舞”,获得极大成功。从此,旅游与文化相互支撑,相得益彰。
1998年,宏伟的陕歌大剧院的落成,结束了陕歌长期没有自己演出场地的历史。之后,一台名为《秦风古韵》的乐舞亮相大剧院,一时间也有一些旅游企业推出了别有特色的仿唐乐舞,形成百花齐放,百家争鸣。去年底开始,陕歌将自己多年创排的《仿唐乐舞》《长安乐舞》《秦风古韵》中的精彩部分重新加工,参演的92名演员从170多名演员中选拔而出,以全新阵容推出一部精华浓缩的《仿唐乐舞》,舞美、服装、布景、乐器均焕然一新。
皮影戏
皮影是中国民间广为流传的道具戏之一,通过灯光把雕刻精巧的皮影戏映照在屏幕上,由艺人们在幕后操动影人,伴以音乐和歌唱,是一种深受人民欢迎的古老而又奇特的戏曲艺术。皮影萌芽于汉,发展于唐,兴盛在宋朝。陕西皮影不仅唱腔种类繁多,表演技术高超,而且影人的雕刻技艺也达到了很高的水平。